《如何设计阅读单》读后心得
路罗镇中心学校杨庄完小齐家冀最近,我阅读了蒋*晶和刘双双老师所编著的《如何设计阅读单》一书,从中获益匪浅。
书籍的前言部分,就是在论述“为什么使用阅读单”,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结果看到第二页,就让我自己心生惭愧,因为我正是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大人,我们这些教师和家长,在把孩子培养成一名阅读高手的过程中就只需要做一件事——把书放到孩子面前,然后对他说’读书吧’。我们就不需要亲自去读那些书,我们不用去面对孩子脑袋里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不用专门找时间和孩子讨论……总而言之,我们就不用投入那么多精力,不用那么辛苦劳累了”再往下看,心中又微微松了一口气,因为作者又说“事实上,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
仅仅读到这里,就足够让我反思平时的阅读教学,给孩子们简单介绍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读物、让他们从后面图书角找本自己爱看的书……偶尔进行一次阅读分享,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想法。
反思之余,继续读下去,这本书所提及的阅读单,之前在外出学习时也好,校内老师交流时也罢,都曾听说过,但没有很深入地了解过阅读单,那这本书的出现就能够使我对阅读单以及如何设计阅读单有一个系统、大致地了解。
除去前言部分,本书以总-分结构,分为五章,第一章告诉我们一张好的阅读单有哪些特点——直击书的核心价值、具有引导性、具有形式上的鼓动性、用选择降低难度、适当加以示范。二三四章则分别教我们按照文本的特点、类型和阅读策略设计不同的阅读单。至于第五章,足以体现作者水平之高,教我们设计一种“通用型”阅读单,可以用到各种类型的读物上。
本书在每一章节都列举了一部分读物及与其相关的阅读单,比如第一章就列举了《城南旧事》、《不老泉》、《亲爱的汉修先生》、《风又三郎》、《去年的树》等14本著作,其中《不老泉》还出现在了两种类型的阅读单中,作者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关于阅读单如何设计的思考可见一斑,这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在设计阅读单之前,我们应该拿起书好好读一读,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它,与它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这样设计出来的阅读单才有可能开拓孩子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我们有时候爱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总是认为自己是教师,孩子是学生,学生是一定不如老师的,所以在布置任务时有一些懈怠,这是应该避免的一种现象。即使是一些低年龄段的读物,我们也应该抽出时间认真地去读一读,不要那些无用的“想当然”。毕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自己去实践,去探索,才能拥有一个真实而又美好的收获。
我觉得本书有一大亮点就在于虽然全书绝大部分内容都在围绕“阅读单”,但是作者在前言的结尾时也说到了“不要频繁地使用阅读单,因为这样会毫无疑问地增加孩子的负担。”要让阅读单真正地帮助孩子去阅读,而不是为了教师的任务、教师的私心去使用阅读单。可见作者在编著本书时大局观。
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迪,我在其中不仅学习到了如何设计一本读物的阅读单,还根据作者所说的情况,反思了自己的阅读教学,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将学到的新知予以运用,对过去的一些予以改正。我相信,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更轻松地习得知识,甚至是知识以外的一些对他们人生发展有良好教导的内容。
本期责编:孟兴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