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
出版信息
作者:何兆武/文靖;
出版年:-8;
页数:;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上学记》是一部何老口述,文靖撰写的两百多页小册子,内容长短适中,简单翻阅后便可感受到文章的可读性与适读性都非常之高。这些年,三联出版也已成为业界良心的代表、读者挑选好作品的风向标,我这次读的《上学记》便是由三联在年出的第一版,整本书装帧简约,气质古朴,更让阅读本书成为一种享受。
何老是年9月出生的,原籍湖南岳阳,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年至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便从此时慢慢展开……年此书成书之时,何老已85岁。而书中所记均为年之前事迹,可以计算,何老至少穿过61年的记忆迷雾,口述了这段印象深刻的经历与感悟。
此时诸君会不会和我一样,忽然愣的一下开始陷入沉思,不禁观照自身,思考起自己脑海之中是否也有求学时期的经历或感悟,可以像何老一样,绕梁至今仍余音不绝……
此刻,便让我们一同回溯过往,踏上这一程的阅读之旅。之前有幸听了葛兆光老师的一档节目:《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因此心中对葛老师有一种无名的亲切,因为这种亲切,葛老师的序言对我而言就与阅读其他书的序言略显不同,与其说是专业人士的解读与介绍,更像一个熟悉的人,用我熟悉的口吻和我叙说他认识的某个人。
在葛老师的印象中,何老是主动远离顶礼膜拜的虚荣尘嚣,几十年如一日的完成着自己的著作,是“精卫填海,飞蛾扑灯”一般的知识分子。这种朴素与真实同何老自序中谦虚与坦诚相互呼应,让我动容且自惭形秽。
何老真诚的态度让我首先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这本书记录的都是极为真实的叙述、最为坦诚的回忆,不会有碍于时局而矫正过的记忆,不会有因自身利益纠葛而修正过的事实。它对于作者而言,是绝对的真实。
真实,也是我所认为的知识分子身上最为珍贵的特征之一。真实不必是真理,真实是一种不自欺、不欺人、与功利无关的无愧于心的气度。
难怪何老如此说服王浩:“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怀疑,它每天都在不断地与自我战斗。如果我们能活到结果的那一天,它唯一的归宿就是圣洁,唯一的逃脱办法就是愚蠢。”
这句话也让我想起最近看过的电影《九零后》,电影中提起李*道所珍视的品质便是Pure,心的纯粹对人而言如此重要,乃至于我们将那些澄澈的目光和纯粹的心灵称之为宝贵的赤子之心。
思及此,观照当下,又生苦闷。如何老所说:幸福的条件是个人前途的光明加上社会前景的光明。当代的我,该如何寻求这份幸福?我气恼我已回不去的纯粹,困惑前景的泡沫浮光。
何老说的很好,一个人的思想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不应该成为思想的木乃伊。无论对于传统还是未来,没有一概而论的绝对性,许多事物看起来冲突,实际上却是统一。这并非没有原则,相反,用葛老师的话来说,这才是中国有立场的知识分子。
联想自己,虽然没有抱负与能力,但在自己的方寸世界中,也应坚持这样的立场。譬如读书,一是获取知识,再也是举一反三,引发思辨,不必僵化盲目。昨晚和朋友后也获得同样的启发,所谓读书活动,是可以避免盲目引发思辨的,而拥有思想的主动或许比被动的摄入知识更为重要。
“我的祖上没有名人”是何老谦虚的自我介绍,我大概能够想象他和文婧相对而坐的情景,何老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坦诚,缓慢而平稳地打开记忆的卷轴。
卷轴刚启封,何老就在“三民主义的少年兵”里讲起了与历史记载不完全相符的属于自己的真话,给历史书中描绘的人物和事件祛了魅。原来任何时期都有那么多面的形象,历史中记载的,不过是书写历史的人所理解的,抑或是想要呈现的。何老提三民主义时说到,一种意识形态能否成功,并不在于它口头上所强调的,如果不能在实践中经受考验,无论理论多么冠冕堂皇,都没有意义。这段话点出了多么朴实的道理,可往往我们就会忘记最朴实的道理,而听信那些看似玄妙的虚词。
那一时期的学生运动一直是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