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盆景制作养护与组合造景技巧
荐文
致匠园艺
荐图
欧阳玉澄
中国盆景作为独立艺术的确立,就是在重视“生意”的哲学氛围中产生的。盆景的制作,以突出“活泼”的生命精神为根本。盆景作为案头壁间之作,与人朝夕相伴。盆景不是外在山水景物的替代品,而是将世界的“绿意”引到案头,置人心间,使人窥通造化的生机,小小的盆景让人体会到无往不复的变化之理。
“一盆出色的盆景,要根盘均匀,龙脊发达,不能有对称枝、腋下枝、车轮枝、顶人枝。”盆景圈子里的“行家高手”赵恩平这样说到。中国盆景艺术所追求的不是病态,而是生机勃勃的活意,其中包含中国人深沉的生命感受。作为一门有生命的高级艺术,盆景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想要研究盆景,必须懂得植物学,还要懂得美学。
盆景这项科学艺术,在植物栽培加工技术上要求很高。一般的多年老桩,不但要求它能技干虬曲,而且还要叶茂花盛,因此非常难得。爱好者不但要熟悉植物的生长规律,掌握一定的绿植养护基础,同时还得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因此,初学微型盆景制作者对这种“高等艺术”最好先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否则冒然上手,很难成功。
一、取材。
制作微型盆景,最好选择那种枝细叶小、上盆后容易成活而且容易造型的材料。比如小叶罗汉松、真柏、黑松、五针松、文竹等。既方便造型,成本又不高,非常适合初学者用来做试验。
二、造型。
微型盆景的制作是个细心活。初学者采用铅丝缠绕法整形较为简便。一般整形最好在早春进行。具体操作要根据枝干的粗细分别选用直径合适的铅丝缠绕枝干,然后把枝干弯成所需要的形态。经过1~2年后树干基本就可以定型,这时候去掉铅丝就可以了。
三、上盆。
整形时要将树木从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釉盆中。盆的形状、大小、色泽和树体应该相配,这样才能达到美观雅致的欣赏效果。
四、养护。
微型盆景的养护尤其需要周到、细致。盆土宜经常保持湿润,见干见湿。盛夏置于荫处,用细孔喷壶往植株上喷水,保持湿润环境。生长期间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左右施一次。
微型盆景养护成功后,你就可以循序渐进,选择相对较复杂的一些盆景来进行设计了。总之,盆景养护对你的耐心、细心和恒心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既是对技艺的考验,又是对品性的一种锻炼。
微型盆景的组合造景
微型盆景除了能把玩于掌中、指尖外,最大的特色就是组合造景。微型盆景的组合是一项综合艺术,既强调微型盆景单体的景、盆、架的三位一体,更注重单体的造型与博古架形体的和谐和统一,以及配件配置后整体的布局效果。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就是要有一个反映景架内涵的景题,一个好的景题是组景艺术效果的体现,是作品的点睛之笔。
微型盆景组合造景的单体,除了微型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外,还有各类草本的微型盆栽,如小菊、半支莲、金钱菖蒲、花叶芦苇、落地生根、碗莲、灵芝、观赏蕨类等;工艺小件如各种竹木小雕刻、陶瓷泥塑、玉器、青铜器、刺绣、小石玩等;以及果实如观赏南瓜、葫芦、石榴、朱柿等。
微型盆景博古架组合造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盆景的品种和造型应尽量避免品种和造型雷同。
二是盆器的色泽、款式也很讲究,既要与盆景造型吻合,又要在盆的色彩上作考虑,同一组景中,特别是盆的款式,必须无一相同。
三是根据微型盆景的造型和盆的款式,还要配置与之相适合的各种微型几架,不仅式样要有所不一,而且材质、色彩上应有所区别。
四是适当点缀、配放各具韵味或情趣的微型配件,数量大小要适度,切忌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以增加趣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
五是博古架中微型盆景的数量、大小均要得体,放置要留有空白,有疏有密,并兼顾博古架各格间的呼应关系。
目前,微型组合盆景也有多元化之趋势,博古架的样式和组合不断推陈出新:有的是单一的树木盆景或者山水盆景组合,有的是树木、山水、树石盆景兼而有之的组合,也有单一树种的树石盆景组合。配件更是丰富多彩,制作精致,细腻入微,耐人品赏,完全可以与大、中型盆景媲美。微型盆景由于精小入微,所表现的自然景观较一般盆景更加浓缩细腻,同时又不失盆景的本质特征,特别是生命特征,所以组景艺术更要力求精致、细巧、线条简洁流畅,全局呼应。因此,微型盆景只有处于一定的空间范围、群体组合(博古架)之中相互映衬、互为烘托,才更富有魅力。
文
福建厦门
周英志一辈子,好短,真该对自己好一点,落雨的天,要给自己撑伞;起风的夜,要给自己取暖,一辈子,好累,尝过了汗水的滋味,才对生活有了深切的体会;经历了泪水的洗礼,才对生命有了刻骨的领略,幸福没有一百分,生活没有十全十美,别活得太累,一个人承受不了太多的疲惫,好好享受现有的时光,做不到让每个人都喜欢。对朋友,多帮助点,对感情,多付出点;对自己,多心疼点,对身边的人好点。
精彩回放:
全国盆景交易大会暨首届中国·如皋小微盆景实景展隆重开幕
首届中国如皋.小微盆景实景展早知道
宫树鼎老人和他衷爱的微型盆景
微型盆景荟萃:首届中国?如皋小微盆景实景展部分作品欣赏
李云龙谈如何玩好微型盆景的经验总结
中国盆景欢迎您!
随时欣赏的盆景展览馆
联系我们加小编,或
中国盆景艺术交流群: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