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脑的认识
为了解决一件事情,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以达到从根本解决问题的目的。那么如何加深记忆,如何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也需要去了解我们是如何学习的,需要知道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人的大脑中,平均有亿个神经元,也就是神经细胞。这些神经元大多与其他脑细胞相互连接,组成了一张庞大的密网。比作互联网的话,这张密网相当于存储和传导着上千TB的无声信息。这个数量是非常庞大的,TB什么概念呢,其相当于万部高清电影同时在大脑里播放。
在这个密网当中,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核心部位有三个:内嗅皮层、海马体、新皮层。内嗅皮层呢,就相当于一个过滤器,负责过滤涌入大脑的信息;海马体主要负责组合这些信息,把和这些新信息相关的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突触连接起来,新记忆就形成了;新信息被打上标记后,就会存储在新皮层,新皮层就是大脑最外面的那层褶皱。
在记忆提取的时候,新皮层细胞就会变得活跃,同时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会被加厚一次,每次突触加厚,神经信号传输就会变得更快一些,记忆的提取也就更加便利,记忆也就加深了。
大家应该都知道的是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所讲的是当一个人新学了一样东西,二十分钟后还能记住的就剩下58%;一个小时后能记住的就只剩下44%;一天后还能记住的只有33%;一周后所能记住的就很少了。
但是科学界对于记忆的理解不只是记忆遗忘曲线,比约克教授夫妇提出另外一套理论“记忆失用理论”,主要的意思是将人的记忆划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存储强度,另一个是提取强度。存储强度不会随着时间时间减弱,提取强度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减弱,但是如果一个人通过复习,那么就可以相应地提高存储强度以及提取强度。
从以上我们了解到了人的大脑对于学习以及记忆的处理方式,也知道了主流记忆的学术理论。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加深记忆和强化学习呢?经过各种实验以及推论,三个办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三个方法
第一个就是睡觉,非常颠覆认知的一个办法。脑科学家认为睡眠可以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或者说睡眠本身就是人们学习的过程。
最为著名的例子当属于发现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门捷列夫最开始思考如何将各种元素整理排列成一个表的时候,苦苦思索了几个夜晚,但还是一无所获,最后实在身体撑不住睡了过去,睡梦中的门捷列夫看到了一张表格,这就是现在的元素周期表。
科学家们也对睡眠中学习做了很多实验,例如将一批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白天学习晚上就直接考试,另外一组呢白天学习之后晚上睡觉,第二天才考试。结果出乎预料,第二组的成绩要比第一组的成绩高出30%。这些事实都证实了睡眠这个期间里,大脑会对信息进行整理、深化和巩固,所以说,睡眠就是学习。
第二个方法是交换学习场景,这个方法好像与人们的普遍认知也不尽相同。大多数人们都会认为学习就应该找一个安静的唯一的地方一直学习,但是经过实验验证,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
科学家做了一个验证试验,将智力记忆力都差不多的一些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在同一个地方学习40个单词,另外一组在两个地方学习40个单词。当然都是学习同样的时间,最后的结果也符合的科学家的设想,在不同地方学习单词的学生要比在同一地方学习的学生多记忆8个单词。
变换学习场所,对记忆的提取有了显著提升,所以在今后学习中,如果你想要提高自己的学校效率,就一定不要在同一个场所进行无止境的学习,或许换一个地方学习记忆,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第三个方法是交替学习,这又是一个颠覆认知的办法。因为多数人都会认为一直学习一样东西就可以将这个东西学精学通,但是这样的学习效率相当不好。
科学家们也做了相关实验,将受试者分为两组,题目都是辨认12位相似风景画家的笔法。第一组学生是一口气学习一个画家的笔法,学完了再学下一个画家的笔法。第二组学生交替学习每一位画家的笔法,也就是先学一副画家A的,再学一副画家B的,交替学习。
最后的结果是第二组学生辨认画家笔法的精准程度远远大于第一组学生。交替学习会迫使我们的大脑去分辨解析每一个学习事物的不同点,那么事物的不同点就是事物的特点,当我们快速的记住事物的特点,当然会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以及记忆力。
在我们身处的学校中,全部课程的设置也是如此,不会是一直学习一种学科,而是交替学习不同学科,我想这不仅仅是解决了学习一门学科的乏味,也是为了交替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