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感超敏教育
TUhjnbcbe - 2023/7/14 20:59:00

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一书,汇集了她的17篇教育随笔,内容分为这样两辑: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这两辑文章,均紧扣“向美”的主题。

从郑英老师的文字中,我读到了她对教育之美的享受,这也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能达到的较高的境界。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直面教育中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优秀教师,并不是因为他们遇到的学生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在他们的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时候,他们能够直面这些问题,并且会非常智慧地予以解决。

很多老师都有类似这样的感悟,正是那些问题学生成就了他们。

在《教育,向美而生》一书中,郑英老师分享了几个教育案例:“红孩儿”伟伟、“低起点”孩子涛涛、“芥末型”绩优生子轩等。

在这些学生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班级里学生的影子。

相比较而言,我们是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的?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效果,也决定了我们教育人生的幸福指数。

教育无小事,无论是科任老师,还是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都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而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逃避肯定不是办法,把问题推给学校、家长,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只有敢于面对具体的问题,并想办法进行解决,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教育态度,也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从而丰富我们的教育智慧。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对学生教育日常的疏导。

大禹治水的办法经常被老师们引用并奉为圭臬,其中一个最核心的词语就是——疏导。

在教育过程中,遇到问题想办法去解决,固然能体现教师的责任心和智慧力。

但是,如果能避免问题的出现,如果能指引着学生向更高层面上发展,那自然是更为省力和高效的教育方式了。

像很多班主任带班一样,郑老师的班级也有公约。但他们的班级公约里所写的,并不是几不准,如有违反,将会接受什么惩罚之类的。

他们的公约里,写下的是师生共同的信条和愿景,是指向着让孩子们向善向美的具体的做法。

而且,这些公约,是通过学生们的深度讨论后确定下来的,而不是班主任老师的一家之言。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彰显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也必然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教育,不只是在问题出现时会发生,在学校的工作和生活日常中也应该施行。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教师视野的无限拓展。

郑英老师让学生辨认校园里的树木,查找关于这种树的传说,了解与它有关的历史人物,看它是否当选为国树或市树,有没有被古典诗词或课文描述过等。

这样,校园就成为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具体的环境。

郑英老师几年来坚持在做的一件事是,定期走进大地,阅读大地之书。

她不仅自己从大地之书上获得灵感、培养诗心,还把学生指引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从生命和彼此身上寻找一切存在着的美好和善良的东西。

我们常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三尺讲台,如何能安放下教育的千钧重担?

所以说,教育不仅是指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它还应该有更广阔的外延空间。

当一个老师把教育的视野无限拓宽了之后,教育也就变成了我们生活的日常。

生活中,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样,教育之美也是到处都有的,我们不仅要能发现,还要能创造,能享受。

享受教育之美,不仅是教师之幸,更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

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们教育的理想。让我们一起追寻这样的理想,享受这样的教育。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教育,向美而生有感超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