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松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拆书稿和听书稿更适合知识有深度的人
TUhjnbcbe - 2023/9/15 19:52:00

阅读无外乎两条路:以精达博,以博入精。

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书,但又想给自己充充电,在这种情况下拆书稿和听书稿就变得很流行。

听书稿就是把一本书的内容提炼出来,形成-字的口语化稿件,然后由播音主播读给大家听。像喜马拉雅、得到等音频平台的主播,一般朗诵的都是听书稿。

拆书稿跟听书稿有些类似,也是把一本书的内容提炼出来,只不过文字更正式,字数和章节更多,一般是十余个章节,每个章节-字,主要用于读者自行阅读。

拆书稿和听书稿流行的背后就是急躁的功利性阅读。人们恨不得一句话就读懂了一本书,一篇文章就吸纳了全书的精华。阅读的确有利于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和学识,但急躁的功利性阅读没有这个功效。

阅读无外乎两条路:以精达博,以博入精。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专业积累了不少的知识,有了足够的深度,他的阅读是为了拓宽自己知识面的宽度,所以就广泛阅读其他领域的书籍,这叫以精达博。一个人兴趣爱好广泛,闻多识广,他的阅读是为了挖掘知识的深度,所以要读更多的专业性书籍,这叫以博入精。这两条路最终都会让我们的知识既有宽度又有深度。

*易小说《覆雨翻云》中有二个人物,一个是“覆雨剑”浪翻云,一个是尊信门主赤尊信。浪翻云善于用剑,一剑可演尽天下兵器变化;赤尊信以天下兵器为己用,在每次战斗前都会选用最适合的兵器。可这两人交手胜的一方却是浪翻云,赤尊信输就输在会的兵器很多,却没有一门最精通的兵器。这本小说的最后,浪翻云容百家武学于剑中,跟小说中大反派庞斑决战后破碎虚空而去。

听再多的听书稿、读再多的拆书稿,只是增加了知识的广度,最多也不过就是成为“赤尊信”,永远成不了“浪翻云”。也不是说赤尊信这样的方式就不对,只要赤尊信把其他兵器溶于一门兵器之上,把一门兵器练到极致,他也可以破碎虚空而去。所以不要太热衷于听书稿和拆书稿,更多的时候还是要精读书籍。

这里有人就要问了:听书稿和拆书稿都是通过提炼书本而来,这还不算精读?那什么算精读呢?第一点,从内容上,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旨、要点理出来,理解并消化吸收;第二点,从文法上,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中的段落结构列出来,把书或文章中的词和词语的用法钩出来,理解并消化吸收;第三点,在这两点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与自己之前所读、写的文章相互验证,并使其升华:完成了这三点,才算精读。

因为拆书稿和听书稿主要是提炼书或文章的要点,所以听书稿和拆书稿最多能帮你完成第一点。再加上拆书稿和听书稿的作者水平有高有低,写出来的拆书稿和听书稿自然也是良莠不齐,所以这第一点有时候也不一定能帮读者完成得好哩。因此,你们说听书稿和拆书稿算精读么?

这也不是说,听书稿不可以听、拆书稿不可以读,只是说听书稿和拆书稿更适合在某些领域自己已经有很高深度的读者,因为听书稿和拆书稿虽然不算精读,但却是提高知识广度最有性价比的办法,可以让读者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知识的广度。不过,大多数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积累得更多的还是广度,这个时候需要提高的是自己知识的深度,这就需要自己去精读书或文章,而不是依靠听听书稿或读拆书稿。

总而言之,听书稿和拆书稿只适合知识已有一定深度的读者,更多的读者还是应该以精读书或文章为主。有时候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一本书上,成就更是斐然,像北宋开国宰相赵普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而闻名于世。

1
查看完整版本: 拆书稿和听书稿更适合知识有深度的人